高建伟,男,1967年3月生,山东省汶上县人,博士,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分子育种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特邀教育督导员,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杰出人才”特聘专家,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省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分子育种分会常务理事,第二届中国DUS测试技术委员会特聘委员,2023年日照市创新领军人才(团队)。主要从事白菜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2002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2006年先后在以色列、法国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作为海外引进人才回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工作,被聘为大白菜(十字花科)杰出人才岗位特聘专家。自2006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划子课题、山东省良种工程等科研课题12项。2010-2021年,在Nature、plant Physiology、Plant disease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篇,引用次数2220次;中文期刊论文70余篇。审定品种2个,申报植物新品种权3个。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美国专利为首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8项首位),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首位)、外观包装2项。2019年撰写的《关于优异设施蔬菜品种对外依存度、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被省委办公厅、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采纳,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首位)、2018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奖(首位)、2018-2019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首位)、201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奖(第8位),获山东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首位)、二等奖1项(首位)。为Plant J、Food Chemistry、BMC Genomics等国际期刊审稿50次。培养博士后方面,出站10人、在站2人;培养博士4人、硕士10人。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 成果奖励: 1..大白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新关键技术与应用,2021年11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第一位)。 2.大白菜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创新与系列新品种选育,2018年3月,山东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 3. 大白菜优异种质资源挖掘、创新与系列新品种选育,2019年12月,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第一位)。 4. 大白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新与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2月,山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位)。 5.大白菜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创新与系列新品种选育, 2017年1月,山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位)。 6. 沼气技术在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的综合利用研究,2015年2月,山东省农科院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位)。 7.优质、抗病、特色大白菜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2012年11月,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八位)。
团队首席:高建伟
首席助理
王凤德
研究方向主持人
团队成员
高建伟、王凤德、李化银、李景娟、贺立龙、李 程、刘立锋、李长明。
团队简介
团队现有职工9人,其中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各1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团队以培育突破性新品种为目标,重点开展大白菜和青菜等芸薹属蔬菜资源的收集与创新利用、重要分子标记的挖掘、优异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开发等工作。近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项目20余项,合计经费1500多万元,其中包括973前期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良种工程项目4项、省重点研发计划3项(含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省博士后基金4项;在Nature、plant Physiology、Plant disease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50篇(引用超过2000次),中文期刊论文70余篇;审定品种2个,申报植物新品种权3个;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包装2项;高建伟撰写的《关于优异设施蔬菜品种对外依存度、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被省委办公厅、中央办公厅、全国政协采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山东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后12人、博士4人、硕士10人。2016年,高建伟和王凤德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和山东省优秀博士后。